关于校外培训致家长的一封信

(2023年第60期/总第586期)


尊敬的学生家长:

您好!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在各位家长、相关机构、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逐步规范。为了进一步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确保学生、家长的权益免受侵害,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家长:

一、谨慎选择校外培训

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请家长朋友认真了解和理解“双减”政策,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从、不攀比、不跟风。若孩子确有培训需要,要严格遵守校外培训政策,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不参加学科类培训课程,参加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0点30分。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正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须“证照齐全”(“证”指《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照”指《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自觉抵制以教育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行为,自觉成为“双减”政策的监督员、宣传员。

二、通过监管的渠道交费

根据相关要求,所有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均已通过“全国校外培训教育监管和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监管平台”)上线运营,在监管平台上运营的机构均落实了资金监管,同时还纳入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管理,其对外销售课程均在场地、师资、课程、收费等方面通过教育部门审查。为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家长应该通过监管平台的“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课、交费、退费、消课;若家长无法下载app也可由培训机构通过培训机构端app进行代买,注意代买课程也要扫描监管平台培训机构端app生成的二维码付款,不可将钱转账到个人账户,不可受机构诱导使用分期贷款缴纳培训费用;付款后要索要正规发票,妥善保管票据等资料,以作为维权凭据。若家长因自身原因,未选择合规机构,未将培训费用缴入监管平台培训机构端app生成的二维码里,合法权益将难以保障。

三、规避校外培训陷阱

家长朋友选择校外培训机构,请先详细了解机构课程内容、授课教师、收费项目标准、退费规则等事宜,并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提防合同中出现“概不退费”等霸王条款,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签字盖章,切勿听信虚假广告宣传和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不要通过微信等方式转账给个人或非校外培训机构收费主体,要看清收费主体是不是该校外培训机构,且一定记得索要加盖校外培训机构公章的收费票据。千万不要一次性缴纳超过3个月的费用

四、采取合法方式维权

校外培训属市场行为,存在潜在的纠纷风险。家长与培训机构发生争议时,请家长朋友妥善保管好合同文本、缴费发票、支付截图、电子合同的完整截图等票据资料,以作维权凭据。当产生退费等纠纷时,家长朋友可根据合同内容与培训机构进行协商。协商不一致,可向业务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如经调解仍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当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欢迎家长朋友对全校外培训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如发现违规行为,可拨打监督电话进行举报投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电话:05396221379;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电话:05396222450;科技科普类校外培训机构举报电话:05396221010竞技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电话:05396221286)。局、文旅局、县科技局和县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依法查处各种违规行为,坚决维护家长朋友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郯城县“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

202373日

 

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操作手册二维码

 


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下载二维码

 

校外培训合同示范文本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发一条友善的评论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