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2期/总第483期)
【编者按】十月本轮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打乱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当前,学校上下正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标准、最精准的措施,全力以赴守护着我们美丽的校园和师生的安全。全校师生守望相助,共克时艰,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班主任全程陪伴、志愿服务等各种形式关心关爱学生,共同抗击疫情。
10月21号开始,学校将陆续发表2022年我校优秀毕业生给母校学弟学妹的一封信。信中,他们毫无保留分享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真诚激励学弟学妹们克服眼下困难,树立远大目标,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每一封信都散发着努力进取的光芒和积极温暖的力量。希望这束光能驱散你前行的迷茫,给予你奋发向上的力量!
毕业校友北京师范大学丁蓝给学弟学妹们的加油信
一中的学弟学妹们:
我是丁蓝,今年九月刚刚从一中毕业,步入大学。听说现在家乡出现疫情。在这里,我想给因疫情居家隔离或是在校封闭管理的你们分享一些个人体会,希望这些文字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温暖与希冀。
首先,我想提一些学习上的小建议。学习方法上,切勿盲目跟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学习而非死记硬背,脚踏实地,每天比前一天的自己更进一步就很好。学新课时跟紧老师的步调,注意吸收巩固。复习时要学会把大的知识体系拆分成方便记忆的小知识点,更要学会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独属于自己的体系与思维,这样才能在不按套路出牌的新高考前保有灵活多变的思路,不被僵化的解题套路所束缚。同时,刻苦学习值得鼓励,无效内卷倾轧就不提倡了。毕竟,我们最终的目标是高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而非仅仅在与同学的盲目较劲中获得短暂的满足。
在家上网课的学弟学妹们,摸鱼适量就好,切勿过度。如果觉得自己上网课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可以试试forest 、番茄钟等专注软件,或者把娱乐设备尽可能放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网上考试的时候还是要认真作答,努力克制住搜题的欲望。不然最后如果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需要从头学起、“女娲补天”,消耗的还是自己的宝贵时间。
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要尽快适应在校生活和宿舍人际关系等,认真学习的同时也不要乱了生活。学习方面不必多言,疫情时期能在学校线下上课已经不易,大家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就好。生活方面,相信你们中有不少人是第一次住校。封校生活里虽然会有挑灯夜读的夜晚、忙乱仓促的洗漱、千篇一律的食堂和定点开放的澡堂,却也会有宿舍里的开心娱乐,有每一次漫步操场的压力释放,有早晨从宿舍楼走出时迎面看到日出的欣喜,有更加暖心的友谊与师生情。大家适应住校节奏,接管自己的生活,相信等封校结束,大家都会成长很多。
很多人说高中时光就是用来学习的,而我不以为然。学习之余,大家也不能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疫情的封锁、学校里没有电子产品与外界隔绝、长期的单一环境、没有起色的学习成绩、日渐临近的考试日期…有好多好多因素可能会给大家带来焦虑、无力和麻木感。此时一串冰糖葫芦,一朵不经意盛开的小花,同学间有趣的对话或是课上放映的短片和电影,都可以成为点亮枯燥生活的一抹亮色。这里离题一下,我真的很怀念高中和闺蜜相处的时光,这一份美好是大学再也没遇到过的。发现并享受这些小小的美好或许也可以成为大家调整状态的一种方式。状态有了,学习会更加高效,生活也会更加多彩。
三年前,我也是满怀期待踏入一中的大门,开启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两年前,我面对各种选课组合时选择了全理,物理处处守恒之美、化学的平衡思想、生物从微观世界走入宏观的稳态,我享受到学到精妙知识的快乐,也面对难度不断升级的考试常常冥思苦想;一年前,班里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是成摞的教辅资料,每日题海不断,教室氛围不免有些死气沉沉,只有不断翻页的倒计时提醒我们:时间一直在往前走,高考即将到来。而今日,三年已匆匆而过,我在大学教室里写下这封信,窗外是木铎金声。三年想来很长,真正走起来又很短,到最后也会像这般只压缩成一小段文字,压缩成一段唯有你们自己才能读懂的记忆。希望大家尽量摒除疫情的影响,努力学习,勇于追梦,日后离开一中后再次翻开自己的回忆,读到的都是向阳的无悔的青春。
余味苦涩,终有回甘。望待疫情结束,我们都会成为更好的我们。最后祝学弟学妹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北京师范大学 丁蓝
2022.10.20
![图片[1]-毕业校友北京师范大学丁蓝给学弟学妹们的加油信-郯城一中](/wp-content/uploads/2022/10/1667034435-wxsync-2022-10-98206cd3e0e919d88916c4f4117067ed.png)